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2024年12月18日,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邀请北京邮电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计算学会理事、物联网专委会秘书长刘亮教授作主题报告“人工智能赋能未来教育”。会议由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党总支书记蔡芝芳主持,学院全体教师参加会议。
刘亮教授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诗句为引子,启发听众思考人工智能的运行机制,随后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猛,在语言翻译、图像生成和视频生成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许多高校逐步推进AI for Science,即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这有助于实现经验、理论、计算和智能深度融合,开启人机互融为特征的科学研究新时代。最后,刘亮教授指出人工智能对未来教育的深远影响:机器将不再局限于知识载体和表现工具的角色,教育结构也将从传统的“师-生”二元模式转变为“师-机-生”三元模式,推动以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为动力的个性化教育蓬勃发展。
蔡芝芳在总结发言中强调,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如个性化学习路径的设计、智能评估工具的开发,以及教学辅助功能的增强,已经显著地展示了其在促进教育变革方面的巨大潜力,同时指出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教学应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支持,积极学习人工智能技术,推进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
撰稿人:魏 硕
审核人:蔡芝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