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8日,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中文系行政、教工支部与对外汉语系支部集体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前夕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来信精神,深刻学习领会“教育家精神”重要内涵。学院党总支书记何辉、执行院长李建盛、学院党总支书记副书记曹文婷参加了集体学习。会议由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冉利华、罗静主持。
罗静领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到来之际给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来信,指出“教育家精神”是对我国教师队伍建设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教师、教育相关内容的传承转化,是对优秀教育工作者育人经验的总结与提炼。这一精神的提出,有利于引导教师涵养精神动力,矢志投身教育强国建设。
中文系行政、教工支部党员教师韩振华、曹霞及对外汉语系支部党员教师来静青、王波等发表了学习感言。
韩振华研究了习近平总书记从2013年第二十九教师节至今关于教育思想的重要论述,梳理勾画出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发展的重要脉络。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师的殷殷关怀,对教师队伍中涌现“四有教师”“大先生”和“教育家”的深切期待贯穿其中。韩振华回顾了自己当初决定投身教育事业时的初心,认为应该以“四有教师”“大先生”的“教育家精神”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做一名“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践行者,秉持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不断总结教学工作中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乐教爱生,力争让学生们都能够在“春风化雨”的浸润中获得人生出彩的心智和能力。
曹霞结合了“教书育人,培根铸魂”与二十大报告中“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认为教育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她分享了在文学课上的三点实践经验:第一,在教学中讲好中国故事,将“思政”融入课堂,将中国故事的恢宏壮丽融入课堂之中,将新中国的成立、发展和腾飞的宏伟故事融入到知识讲授之中。将“红色经典”中如《红岩》《青春之歌》《创业史》《红旗谱》等精彩片断摘取出来,生动讲解,引导学生进入“新中国的成立”“中国革命的胜利”“乡土中国的变迁”等问题的思考中。第二,充分运用好网络,适当引入网络信息,既让学生感到亲切活泼,易于接受,也让教学媒介和教学方式多元化和丰富化,为学生构建起“沉浸式”的学习体验。通过网络空间的良性征用,引导青年勇于发声,正面发声,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解背后的现实诉求。第三,引导学生走向研究型思维。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外文文献,进行“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研究,引导学生在中国文化和文学“走出去”上努力,促进中国文学的国际学术交流。
来静青分享了自己撰写《新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领会到国际中文教育紧跟时代步伐,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在不同时期得到了我国几代领导人的关怀。她指出,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言行不仅代表个人,也代表国家的国际形象,需要怀着一种崇高的热情、感情和激情去完成神圣职责和使命。要努力为人们扫除语言障碍和文化障碍,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合作和交流更顺畅,让偏见和误解越来越少,让理解和共识越来越多。。
王波认为“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全面概括了学与行、做学问与做人、做普通人和做教师之间的辩证关系和深刻内涵。从孔子到近代陶行知、潘懋元,到现代于漪、卫兴华、高铭暄、张桂梅,他们亲身示范了人格的高尚与纯粹。道德示范、道德引领是教师为人师表而必须坚守的第一要义,“躬耕态度”和“仁爱之心”是千千万万普通教师最基本的责任和担当。她结合留学生工作经验表示,要建立和不断完善科学的、适用于留学生的教育管理评估和监督机制、帮扶措施,要重视短期非学历留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困难,是用实际行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的切实体现。
冉利华表示,本次学习结合中文学院中文系、对外汉语系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加深了与会党员教师对教育家精神丰富内涵的认识和理解,并就如何践行教育家精神进行了具体而有深度的交流。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外老教授们回信2周年,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与会教师们一致表示,“教育家精神”要内化于教师的教育追求中,在师德修养与教育情怀的追求中践行,不断提高教师自身能力与素质,以追求卓越的思维自觉实现自身专业发展,努力做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教育家精神”更要在至诚报国的“大我”追求中践行,胸怀国家教育事业,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为高质量的教育发展而教、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教、为强国建设而教。
供稿单位:中文学院
撰稿人:罗静
审稿人:何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