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简称中文学院)集中国学生教育和留学生教育于一体,设有中文系、对外汉语系和汉语培训中心三个教学单位。其中,中文系负责中国学生本科教育和中外学生研究生教育,对外汉语系负责留学生的汉语言专业本科教育,汉语培训中心负责留学生的汉语非学历教育。全院共有在读中外学生1200余人,其中中国学生500余人,留学生600余人。学院科研平台有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北京市重点学科)、全球中文教育研究中心,主办刊物《国际汉语教育(中英文)》。

中文学院前身可追溯到1951年北京俄文专修学校汉语组。1959年汉语组并入北京外国语学院中国语文教研室,1994年更名为中文学院。1998年中文学院并入国际交流学院。2006年国际交流学院更名为中国语言文学学院。1985年开设全国首批对外汉语本科专业;1992年创办留学生本科学历教育;2004年设立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2005年起在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自设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北京市重点学科)和汉语国际教育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007年获批全国首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点;2011年获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术学位授权点和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9年和2020年汉语国际教育和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024年获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下设文艺学、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经过30多年的努力,学院已构建了本硕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先后聘请著名国学大师任继愈先生、汤一介先生、袁行霈先生、詹福瑞先生担任学院名誉院长。

中文学院拥有一支学科齐全、经验丰富、爱岗敬业的专业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64人,其中专职教师57人,大都毕业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知名学府,79%具有博士学位,63%具有高级职称。同时,学院还聘请黄天树、赵金铭、陈建功等知名学者担任名誉教授,聘请曹顺庆、傅刚、李宇明、马西尼(意大利)、朗宓榭(德国)、郝清新(匈牙利)、甘瑞瑗(韩国)等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学院另有外聘教师30余名。

北外中文学科依托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的优势,积极整合相关学科教学和科研力量,形成了学科互补、相互交融的新型教学科研模式。学院努力以科研带动教学,近5年来,师生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出版专著20余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

中文学院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突出外语特色。本科专业课程由中文专业课程、语言教学专业课程、外语课程和通识教育课程组成,其中外语课程占30%。学生可以参加英语专业四级和专业八级考试,还可以选择外语类专业或非语言类专业(如法学、商学、国际关系或新闻专业等)作为辅修专业。学院设有美育中心,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中文学院拥有国际化学习环境,为学生搭建不可多得的跨文化交际平台。学院有来自近50个国家的外国学生,中外学生在同一个学院学习,互融互通。学院开设的中文专业课程中,中英双语授课占有一定比例。同时学院积极拓展海外交流学习渠道,邀请国外知名学者到学院做学术讲座,鼓励学生参加暑假国际小学期、赴海外进行校际交流。

中文学院践行北外“语通中外,道济天下”的使命,致力于建设复合型、国际化、有特色的卓越中文学科,培养外语通、业务精、能力强的复合型、国际化中文人才,为推动中国更好走向世界、世界更好了解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邮箱:zhongwen@bfsu.edu.cn  电话:010-88817812/88816438 传真:010-88818140    邮政编码:100089 Support by ITC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