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本科专业

专业概况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以下简称“中文学院”)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最早建设的非外语专业院系。学院集中国学生教育与留学生教育于一体,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构建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设有两个本科专业:汉语国际教育和汉语言文学。1985年学院开始招收汉语国际教育(原“对外汉语”)本科专业,是全国最早招收该专业学生的四所单位之一。2004年设立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2019年和2020年,汉语国际教育和汉语言文学两个专业先后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目前,学院已形成中国语言文学与国际中文教育双轮驱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格局。

培养目标

1.汉语国际教育专业(Major in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依托学校多语种优势,积极践行“中国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适应社会经济文化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彰显家国情怀,具有扎实汉语基础知识和较高人文素养,具备中国文学文化、跨文化交际、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专业知识,以及较强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熟练运用一门外语,胜任国内外汉语教学、中外文化交流与传播工作的复合型、国际化、高层次中文人才。

2.汉语言文学专业(Major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依托学校多语种优势,放眼“中国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夯实传统中文学科专业基础,注重提升学生跨语言能力和跨文化意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彰显家国情怀,具有扎实系统的汉语言文学、文化知识和较好的文学素养,具备全面发展潜能和较强适应能力,熟练运用一门外语,胜任对外文化交流、外事外交、新闻出版、涉外文秘、教育教学等工作的复合型、国际化、高层次中文人才。


培养特色

本科生培养:

1.小班授课,精英培养。两个本科专业每年各招生一个班,每班人数在24名左右。小而精的班级结构有利于语言技能的训练,方便师生间的沟通交流。

2.重视外语教学,强化外语底色。课程由传统中文专业课程、语言教学专业课程、外语课程和通识教育课程组成,其中外语课程占30%,学生可以参加英语专业四级和专业八级考试。第三学期可以开始选择辅修英语专业或其它非外语专业(如新闻学、传播学、法学、外交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历史学等)作为辅修专业或辅修学位。

3.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夯实学生专业知识基础的同时,大力提倡和鼓励学生在与本专业相近的学科方向课程库(如新闻、传播、历史、翻译学等)中确定某一方向进行修读,提升学生的综合专业素养。

4. 增强学科认知,提高研究能力。新生入学后,学院安排一对一的导师辅导;构建“新生研讨课—学年论文—学术论坛—毕业论文”创新型学术训练体系,提升学生研究能力。同时,强调学生阅读中英文原典文献,注重中外文化交流和比较内容,为学生提供跨语言和跨文化交流实践机会。

5. 独特的国际化学习环境。学院有来自近50个国家的外国学生,中外学生在同一个学院学习,同炉共融,搭建跨文化交际平台,为学生提供各种教学实践机会,并明确学分、学时要求,设有专业老师指导。此外,鼓励学生参加暑假国际小学期、展开校际交流学校长/短期留学;聘请国外知名汉学家、孔子学院中外方院长定期到学院做学术讲座。


国际合作

学院注重搭建有国际化、高水平的学科平台。借助北外的国际交流优势,先后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匈牙利罗兰大学、瑞典隆德大学、法国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德国埃尔兰根大学、美国中密歇根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日本关西大学、日本名古屋外国语大学、日本大东文化大学、韩国汉阳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韩国又松大学、泰国清迈皇家学院等近20所国外院校的汉语教学单位和汉语教学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同时,学院积极推进和落实“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目前,与韩国、日本、匈牙利、意大利等多所高校在交流合作中已形成了一定的常效机制,合作举办学术论坛已呈常态化趋势;其中跟日本关西大学、韩国岭南大学合作举办的中日韩研究生论坛至今已举办有十多届。





邮箱:zhongwen@bfsu.edu.cn  电话:010-88817812/88816438 传真:010-88818140    邮政编码:100089 Support by ITC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