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院开展“师生党员同上一堂课”交流研讨会

作者: 时间:2025-10-17 点击数:

聚力教育强国目标,以思想之光照亮育人之路

——中文学院开展“师生党员同上一堂课”交流研讨会


根据学校党委部署,10月15日下午,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师生党员在中文楼文华厅参加“师生党员同上一堂课”集中培训,聆听了怀进鹏部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专题报告,共同领悟我国教育强国建设的方针指南。

为巩固深化学习效果,学院以“教育强国建设中北外何为、中文何为、党员何为”为主题开展学习交流会,通过总结回顾、主题分享、学习交流等形式,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精神入脑入心。16日中午,中文学院第二教工党支部和研究生第三支部开展师生党支部研讨交流活动。会议由党总支书记蔡芝芳主持。

第二教工党支部书记王祖嫘和研究生第三支部书记史月明先后发言。王祖嫘结合学习、工作和自身经历,分享了知识创新、全球治理、高校育人等方面心得。她以北外为例,指出其通过卓越外语教育赋能全球治理,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与文化影响力。为此,要优化课程设置,融入政治理论、治国方略等核心内容,深化中文学科与其他专业融合,培养有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的文化传播人才。 学生党支部书记史月明表示,怀进鹏部长的辅导报告和王书记的引导发言为学生们清晰勾勒出教育强国建设的蓝图与北外的使命担当,也让大家对“党员何为”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其他师生党员也就研讨主题展开了自由发言。

蔡芝芳在总结中强调,全体党员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理解开展党员集中培训的重大意义,认真领悟学习内容。她重申了北外王定华书记为全校师生党员提出的思考问题,这是北外要认真做答的时代之问,有助于北外坚定不移地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人才与智力支撑。

本次研讨交流不仅为中文学院师生党员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炼与精神洗礼,更明晰了个人奋斗与学院发展、国家战略的同向路径。对党员而言,它强化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激发了以文固本、以文化人的行动自觉;对学院建设而言,它凝聚了发展共识,明确了将学科特色深度融入教育强国事业的着力点,为构建更高水平育人体系、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新征程注入了坚实而磅礴的思想动力。

教工党支部万玉波:

对外汉语教师的岗位,承载着深远的责任与使命,课堂正是践行这一使命的前沿阵地。我们致力于通过教学实践与持续反思,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中国的发展成就有机融入课堂,不仅提升留学生的汉语高级运用能力,更注重引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如从点外卖这类日常经历切入)的过程中,理解真实、立体的中国,从而深化对中华文化脉络的感知。

教工党支部岳薇:

在本科留学生毕业实习的工作中,我们组织学生深入企业,亲身体验中国在新时代人工智能等高端前沿领域的科技发展,帮助他们建立对当代中国更为全面、立体的认知。实习后期,通过师生间的深入讨论与报告修改,我们不仅完善了学生的实践成果,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实习流程,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个人专业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

教工党支部朱周晔:

作为一名高校班主任,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深刻认识到,我们所肩负的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职责,更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在日常工作中,我始终要求自己要将教育强国的宏观战略与班级微观管理、学生个人发展紧密结合。

学生党支部王雅萱:

作为党员,旗帜鲜明讲政治是第一位的。我们要带头加强理论学习,深刻理解我们党在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中的核心领导作用。作为北外的学生,我们拥有语言和跨文化交流的天然优势;而作为中文学院的学子,我们更深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现当代中国的蓬勃生机。

生党支部程卓:

教育强国,党员更要敢担当。参与 “全球中文教育调研” 时我发现,党员的先进性不只是成绩好,更要会行动。我们团队做的数字化汉语课件,既跟上了 “教育数字化”的要求,又把专业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就像怀部长期望的,我们要做“有理想、负责任的行动者”,交流时亮明党员身份,教书时落实立德树人。

学生党支部孙飞宇

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始终坚信,扎实深厚的中文研究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基,更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只有沉下心来,溯其渊源、究其历史,才能真正触摸到民族文化的血脉与灵魂。我深知,这份沉甸甸的文化传承与传播的使命,需要我们年轻一代,特别是学生党员来主动担当。




撰稿:王雅萱

审核:蔡芝芳 王祖嫘





邮箱:zhongwen@bfsu.edu.cn  电话:010-88817812/88816438 传真:010-88818140    邮政编码:100089 Support by ITC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