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上午,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颁奖会在北京举行。我校设立分会场,校长杨丹教授、科研处陶家俊处长,中文学院张晓慧执行院长、我院获奖教师石云涛教授、韩振华教授参加视频会。
教育部陈宝生部长、翁铁慧副部长出席北京主会场并做重要讲话。陈宝生部长充分肯定了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突出贡献,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重要作用,并全面部署了新发展阶段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工作。陈部长强调,要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坚持立德树人,着力资政为民,大力开展科学创新。
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每三年评审一次,是教育部为表彰和奖励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取得的卓越成绩,激励广大科研工作者严谨治学、勇于创新、锻造精品,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重大举措。该奖自1995年首设以来,一直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具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奖项。本届评选共评出各项成果奖1539项,充分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中文学院石云涛教授《汉代外来文明研究》获著作类三等奖,韩振华教授《他乡有夫子——西方〈孟子〉研究与儒家伦理建构》获青年成果奖。石云涛教授《汉代外来文明研究》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在早期中外交通和文化交流的研究方面取得新的进展。作者全面检阅两汉时期的历史文献,捕捉和搜集汉代中外交通和文化交流的信息和资料,系统考证探讨汉代域外文明的传入及其影响,力图提供一份完整而可靠的汉代外来文明清单。同时,作者尽可能地利用新发现的史料补正过去研究的不足,并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作者运用跨学科视野和全球史观,深入探讨了汉代外来文明的文化意义。韩振华教授《他乡有夫子——西方〈孟子〉研究与儒家伦理建构》全面考察儒家经典《孟子》自近代以来在西方的译介、研究情况,剖析且“解码”其诠释意图、诠释策略、正读与误读缘由,讨论欧美“西学”与“西方孟子研究”之间的双向互动,以及“西方孟子研究”与“汉语学界孟子研究”之间的理论互鉴与视域融合,进而为儒家伦理的当代建构提供某种跨文化视野与眼光。
此次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是中文学院教师第一次获得此类奖项,彰显了北外中文学科的科研实力,将进一步鼓舞、鞭策我院教师矢志创新、追求卓越,为推动学校科研事业再上新台阶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