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朝戈金教授做客“北外文华讲堂”

作者: 时间:2023-11-24 点击数:

2023年11月22日下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举办“北外文华讲堂”系列讲座,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专家朝戈金先生做题为《口头传统·口头文学·口头诗学》的学术报告。讲座由中文学院院长詹福瑞教授主持,副院长方稚松教授以及师生八十余人参与此次讲座。

朝戈金教授主要围绕口头传统、口头文学、口头诗学三个关键概念进行导论式的讲解。在书写与文字形成以前,存在着漫长的口语时代。世界现存语言系统七千余种,书写系统则不足三百,也可见言与文的大致比例关系。作为一种人类重要的媒介技术同时也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化遗产,口头传统有着实用性的一端和艺术性的一端,其向艺术性的过渡,即形成口头文学。

朝戈金教授始终强调言与文的互缘关系。口头与书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彼此影响,有着复杂、微妙的互动,如中国文学传统中俗文学、曲艺、讲唱等艺术样式,少数民族史诗传统中的蒙古史诗《格斯尔》等等。书写传统与口头传统在艺术特征、美学法则等深层机制中共享诸多通则,但在生产、传播、接受等若干维度有所差别。书面文学是少数的、跨时空的,并对读者有一定要求,口头文学则是海量的、民众的、互动的、无门槛的。在书写将传统以文字形式规范固定的同时,口头文学则是“十不存一”。因而长期以来的学术观念将书写作为主流,“文字中心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口头传统的忽略。

人类媒介信息技术的每一次革命都在整合与兼容前代,在“口传-书写-网络”的演进脉络下,口头传统依然根植于生活实践之中,并获得新的发展。朝教授结合田野调查实例以及当下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新现象,同时调用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等跨学科知识,进一步阐释了“口头传统是人类古老常新的技术”。而将“口头”纳入学术视野,则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回答“书写”研究中的问题。随后,朝戈金教授介绍了口头诗学领域重要学者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探讨口头诗学作为一种跨学科的诗学理论将如何发展、边界何在。

最后,朝教授也希望同学们能够真正去到民间乡村,感受文学与生活的关系,回到口头文学现场理解文学的社会功能,进而在新的维度考虑言与文的复杂关系,建立起“口头诗学观念”,打开学术眼光。

在提问交流环节,同学们在中国古典诗歌外译时语音特征的保留、中国古代神话和史诗有别于西方的文化成因、小语种口头文学传承及研究等方面与朝教授展开交流探讨。

詹福瑞教授对讲座进行总结。朝教授的研究立足于世界性话题,对话于世界顶级学者,具有国际性视野和话语权;同时,朝教授并非局限于口头,而是将口头与文字、书写、传世文献融合研究,将深刻问题讲得生动、透彻,也真正带有口头传统的风格;朝教授对于口头传统的讲述,更为我们理解现有文学与历史、研究书面文学,带来了深刻的启发。在场师生再次以热烈掌声感谢朝戈金教授的精彩讲解。


撰稿:李润佳

审校:方稚松

供图:宋    炜

审核:何    辉



邮箱:zhongwen@bfsu.edu.cn  电话:010-88817812/88816438 传真:010-88818140    邮政编码:100089 Support by ITC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