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云涛

作者: 时间:2021-04-16 点击数:


石云涛,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丝绸之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理事、中国唐史学会理事、中国海外交通史学会理事。


教授课程

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通论、唐诗与唐史、比较视野下的唐诗研究、佛教与中古文学、中外关系史史料学、中国语言文化


研究方向

唐代文学、中外文化交流史


学术成果

论文类:

1.洛神赋的写作时间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81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2年第22期转载。

2.怎样理解刘勰和钟嵘对曹氏兄弟的评价 《许昌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2年第2期,获许昌师专优秀论文奖。

3.论陶渊明的饮酒诗 许昌师专学报1983年第2期

4.论韩愈的“不平则鸣” 许昌师专学报1984年第1期

5.论刘勰对建安文学的研究 许昌师专学报1985年第1期,获许昌师专优秀论文奖

6.全国第二届建安文学学术讨论会综述 许昌文史1985年

7.古代边塞诗探源 许昌师专学报1986年第4期

8.谈《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的感情基调 许昌师专学报1987年第4期

9.左延年《从军行》鉴赏 《乐府诗鉴赏辞典》,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10.乐府民歌《地驱歌乐辞》二首鉴赏 《乐府诗鉴赏辞典》,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11.慕容垂歌辞三首鉴赏 《乐府诗鉴赏辞典》,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12.徐积《谁何哭》诗鉴赏 《乐府诗鉴赏辞典》,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13.罗与之《寄衣曲》三首鉴赏 《乐府诗鉴赏辞典》,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14.佛教信仰和王维的诗 原野1991年第1期

15.试论邺下文人集团的形成 《建安文学新论》(全国第三届建安文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1月

16.古代妇女文学研究的新开拓——评苏者聪著《唐代女诗人研究》 武汉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

17.韩维《展江亭海棠》诗的写作地点和主旨 许昌师专学报1992年第2期

18.托兴微婉 意境幽深——杜甫《洞房》诗赏析 写作1992年第2期

19.论贞观诗风 黄淮学刊1992年第3期

20.重论杜甫与道教 许昌师专学报1993年第4期

21.道教文化与盛唐诗人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12期),武汉大学出版社,1983年8月版,获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术成果乙等奖;又《南都学刊》1993年第4期

22.盛唐诗歌中的道教文化意蕴 黄淮学刊1994年第2期

23.唐前期关中灾荒、漕运与高宗、玄宗东幸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13期),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10月版,获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术成果甲等奖

24.李白《草书歌行》诗的真伪问题 信阳师院学报1995年第1期

25.唐后期藩镇幕府僚佐迁转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14期),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

26.为工人权益斗争的“劳工律师” 中国工运1996年第2期

27.唐开元天宝时期边镇幕府僚佐辟署制度考论 黄淮学刊1996年第3期

28.珍惜夕阳短 壮志谱华章——读全总霞光诗社《霞光集》第二辑 中华全国总工会《老干部工作通讯》1996年第1期

29.唐代幕府辟署制之认识 许昌师专学报1997年第1期

30.唐后期有关方镇使府僚佐辟署对象的限令 唐研究(第3期),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收入《语言文化研究纪念文集》(北外语言文化学术丛书),北京出版社/文津出版社,2003年11月

31.关注一个被冷落的世界——苏者聪《宋代女性文学》评价 文化月刊1998年第7期

32.苏轼咏物词的篇数与艺术特色 许昌师专学报,1999年第2期

33.唐开元天宝时期边镇节度使府体制新探 提交98'法门寺唐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收入法门寺文化研究通讯(第10期)、98'法门寺唐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

34.贞观诗风的嬗变 语言与文化论集(第1期)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

35.苏轼咏物词的艺术美与词的诗化 提交国际交流学院1999年度学术讨论会,收入《语言与文化论集》(第2期),北京出版社,2000年

36.邺中文士考 语言与文化论集(第2期),同上

37.隋代中西交通的开展   2000年8月兰州“中国西北少数民族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讨论会,收入《国际汉学》第八期,大象出版社,2003年5月

38.隋代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成就 北外—大东校际交流20周年纪念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外研社,2002年12月

39.唐开元天宝时期边镇僚佐辟署制度 唐研究(第七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40.跋唐玄宗《赐新罗王》诗 提交“二十一世纪汉语与中国文化在韩国”国际学术讨论会(汉城,2001年11月),收入中国学研究(第二期)韩国东国大学东西方思想文化史研究所、在韩中国教师联谊会编;北京理工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41.道教与盛唐有关神仙的诗 建安唐宋文学考论,学苑出版社,2003年1月

42.“不平则鸣”(韩愈散文思想性一隅)建安唐宋文学考论,学苑出版社2003年1月

43.岑参道隐略论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十七期),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

44.唐代方镇使府宾主关系与牛李党争 《许昌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45.王昌龄《宿灞上寄侍御史屿弟》诗发微——兼谈王昌龄的思想和性格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46.人参琐谈 《寻根》2002年第6期。

47邺下文人集团的形成和汉末政治斗争 《建安唐宋文学考论》,学苑出版社,2003年。

48.谢翱年谱 同上

49.唐代士人入幕的价值取向 同上

50.跋法藏《与义湘书》  2002年8月提交“东亚汉学国际学术讨论会”(北京),   收入建安唐宋文学考论,学苑出版社,2003年1月

51.“唯识幽难破,因明擘不开”——白居易的两句逸诗 同上

52.关于岑参与道教 同上

53.古代幕府制度溯源 民族史研究(第四辑),民族出版社,2003年3月

54.《三国演义》研究的攻坚与突破 博览群书,2003年第2期

55.三至六世纪中西间海上交通盛衰 提交“东亚汉文化圈与中国关系”国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2004年会(上海复旦),收入会议论文集;又刊《民族史研究》(第五辑),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编,民族出版社,2004年4月

56.三至六世纪中西间海上航线的变化 海交史研究,2004年第2期

57.《唐代幕府制度研究的若干问题》   河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58.细微处见精神――怀念唐长孺先生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21辑),2004年

59.三至六世纪中印之间的交通 提交“中国三至九世纪历史发展及唐宋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2004年9月,武汉大学),收入会议论文集。

60.三至六世纪中西间海上交通条件的变化 人文丛刊(第1期),学苑出版社,2005年7月

61.《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科定位和课程设置》(与罗小东、高育花、唐利群等合作,第二作者),《国际汉语教学动态与研究》(第三辑),外研社,2005年12月。《北京外国语大学2005年教学研究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5月。

62.《江山与心灵的诗性交融》(与赵晓晖合),同上。收入《中古文史探微》,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版。

63.《两晋南朝与东南亚、南亚的海上交通》   《东亚汉文化圈与中国关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10月。

64.《人生坐标的重新定位——分司东都与白居易仕宦心态的变化》,2005年10月,白居易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洛阳),《中古文史探微》,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白居易诗歌国际研讨会论文选》,河南文艺出版社,2009年3月。

65. 说“麟台” 收入《中古文史探微》,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

66.北魏中西交通的开展 《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第1期。

67.失路英雄:李白的身世投影(与张玉珍合作) 人文丛刊(第二辑),学苑出版社2007年。

68.北魏西域政策的变化与中西间商贸往来 中国传统对外关系的思想、制度与政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69.唐代县尉与诗 《中古文史探微》,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

70.突厥、回鹘:以狼为图腾的民族(与铁穆尔合作,第一作者)   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第10期。

71.阿尔泰山:游牧人的天堂(与铁穆尔合作,第二作者) 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第10期。

72.唐代史官为何有意贬低突厥人 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第10期。

73.汉唐间丝绸之路起点的变迁 中州学刊2008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地理》2008年第3期转载。

74.北魏西北丝路的利用 《西域研究》2008年第1期

75.安史之乱为张九龄恢复名誉 华商晨报2008年2月17日

76.生动还原历史的底色 光明日报2008年5月13日

77.宰相王导:东晋的诸葛亮 华商晨报2008年3月9日

78.三至六世纪中国与大秦拜占廷的互相认识 《人文丛刊》(第三辑),学苑出版社2008年6月。

79.张九龄罢相:大唐盛世的变奏 《百家讲坛》2008年第11期。

80.禹州定王坟游记 《寻根》2008年第2期。

81.唐初统治者涉外思想的变化(与叶方合作,第二作者)   《儒家文明与中国传统对外关系》,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

82.荀子用兵之道与唐太宗安边制胜之策 《儒家文明与中国传统对外关系》,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

83.兼收并蓄:洋洋大唐的文化心态 百家讲坛2009年第2期

84.东方朔 华商晨报2009年1月13日

85.高敬命诗对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借鉴 《亚非研究》第二辑,时事出版社2009年。中州学刊2009年第四期

86.丁玲,中国文坛历经风雨的海燕 华商晨报2009年9月13日

87.高敬命次韵、效体和集古句诗考源 《人文丛刊》第四辑,学苑出版社2009年

88.传统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与利用 《麟台》(第四期)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编,2009年12月。

88.2一位中国劳工创造的文化传奇 《华商晨报》2009年7月5日。

89. 朝鲜李朝诗人高敬命抒情诗用典艺术探析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90. 逶迤芒砀山,千古梁王墓 寻根2010年第1期

90.2《清明上河图》曾四次被盗出宫 《华商晨报》2010年4月4日。

91. 长安大慈恩寺与唐诗的因缘 《首届长安佛教国际研讨会论文集》,陕西师大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0年8月。

92.汉代合葬异陵与曹操墓 《人文丛刊》第五辑,学苑出版社2010年11月

93.3-6世纪草原丝绸之路的利用 《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论文集》 ,甘肃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

94.南朝萧梁时期中外互动关系述略 《全球史评论》(第三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12月

95.韩愈散文中的成语典故探源 《语学教育论坛》(第21号),日本大东文化大学语学教育研究所,2011年3月。

96.源出韩愈散文的汉语成语 《语学教育研究论丛》(第28号),日本大东文化大学语学教育研究所,2011年3月。

97.3—6世纪的草原丝绸之路 《社会科学战线》(CSSCI)2011年第9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1期转载(原文18000字,3000字)。

98.唐诗中的丝绸之路西域道(与莫丽芸合作,第一作者)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甘肃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

99.从僧人行踪看西域通往南朝的道路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CSSCI来源集刊)(第二十七辑,唐长孺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专刊),武汉大学文科学报,2013年。

100.二重证据法与斯坦因丝绸之路楼兰道的探讨 《中外关系史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文集》

101.斯坦因楼兰考古的历史发现 《人文丛刊》第六辑,学苑出版社,2011年。

102.日本柰良朝初期的白话汉语辞书  [日]藏中进著,石云涛译,《国际汉语教育》2011年第二辑。

103.魏晋南北朝时外来的珍珠 《比较文学新视野》,华东师大出版社,2012年3月。

104.杨贵妃咏乐舞的诗 《文史知识》(CSSCI扩展版)2012年第10期。

105.六朝时经海路往来的僧人及其佛经译介 《许昌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106.唐诗见证的中韩友谊与交流   《亚洲研究动态》(第十九期),2012年12月。

107.唐太宗对外政策的变化 《人文丛刊》(第七辑),学苑出版社,2013年6月。

108.南朝萧梁时中外关系述略,收入“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云南)《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年3月。

109.六朝时期的海上交通与佛教东传,《吴越佛教》(第八卷),九洲出版社,2013年7月版。

110.楼兰城在中西交通史上的地位 《城市与中外民族文化交流》,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3年。

111.魏晋南北朝时期良马输入的途径, 《西域研究》(CSSCI)2014年第1期。

112.魏晋南北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利用 《国家航海》2014年第1辑,上海古籍出版社。

113.李杨故事与唐后期诗人对安史之乱的反思 《人文丛刊》(第八辑),学苑出版社,2014年6月版。

114.古代东北民族与中原政权关系中的楛矢 《暨南史学》(第九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11月版。

115.丝绸之路与汉代香料的输入 《中原文化研究》2014年第6期。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15年2月2日摘发(王博 摘),题为《汉代香料输入推动文化交流》。《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5年第1期“学术卡片”栏摘发。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先秦、秦汉史》2015年第2期转载。

116.汉代良马输入与汉代社会 《社会科学战线》(CSSCI) 2014年第7期,《新华文摘》2014年第14期转载。

117.东晋南朝佛教三宝供养风俗 《历史上中外文化的和谐与共生》(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耿升、戴建兵主编,甘肃人民出版社2014年12月版。

118.唐方镇及文职僚佐考补正 《人文丛刊》(第九辑),学苑出版社,2015年7月。

119.唐诗中长安生活方式的胡化风尚 《国际汉学》2015年第3期,收入《北京社科规划》2017年第3期。2017年1月2日被《西南边疆》公众号转载。

120.汉代外来的珍珠 《汉学研究》(CSSCI)2015年第2期。

121.论胡麻的引种与文化意蕴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CSSCI),2016年第2期。《史学研究》公众号2016年5月12日第408期转载。

122.河湟的失陷与收复在唐诗中的反响 《石河子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

123.“马拉松”功夫的书法史著作 《中国文物报》2016年3月22日。

124.唐诗中长安流行的胡化和异域风尚 《敦煌吐鲁番文书与中古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5月。

125. 汉代骆驼的输入及其影响 《历史教学》(CSSCI)2016年第12期,2016年6月16日发行;《民族史》公众号2016年12月3日转载;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2016年第5期(9月26日)转载。

126.唐诗中长安与边塞和域外的交通 《中国文化研究》(核心期刊)2016年秋之卷,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7年第1期转载。

127.唐诗中的长安侨民和外域人 《华侨与中外关系史》(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2015年学术论文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年版。

128.汉代丝绸之路的开拓与中外交流的途径 《人文丛刊》第十辑,学苑出版社2016年版。

129.唐诗中流寓和出入长安之外域人 《社会科学战线》(CSSCI)2016年第12期。《新华文摘》2017年第6期转载。

130. 汉代域外和边疆医药与医术的传入 《汉学研究》(CSSCI来源集刊)2016年秋冬卷。

131.唐诗中的阳关意象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核心期刊)2017年第4期。

132.谢朓的悲剧及其宣城诗的情感特征 《中原文化研究》2017年第4期。

133. 汉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开拓,《人文丛刊》第十一辑,学苑出版社2017年12月。

134. 唐诗咏丝绸之路的盛衰 《丝路文化研究》第2辑,商务印书馆2017年12月

135. 安石榴的引进与石榴文化探源 《社会科学战线》(CSSCI)2018年第2期。《新华文摘》2018年第5期转载。

136.汉唐间狮子入贡与狮文化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核心期刊)2018年第2期。

137.蚕种西传故事与中西初识 《文史知识》2018年第5期。

138.唐诗见证的唐朝与东南亚诸国关系 《唐史论丛》(CSSCI来源集刊)第二十七辑,三秦出版社2018年6月

139.唐诗咏海上丝路舶来品   《中国文化研究》(核心期刊)2018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2019年第1期转载。收入万明等主编《海陆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与当代启示》(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版

140.唐诗中海上丝路行旅 《丝绸之路的互动与共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7月版。

141.唐诗中长安—晋阳官驿道上的行旅 《晋阳学刊》(CSSCI扩展版)2018年第5期。

142.唐诗中的玉门关意象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

143.域外器物的输入与中古社会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CSSCI)2018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9年第1期转载。收入《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文萃》(第5辑),《中国高校社会科学》编辑部组编,2019年8月。

144.交广:唐诗中海上丝路的起点 《广州文博》第12辑,文物出版社2018年12月。

145.欧亚草原与东西方文明互动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12月14日。

146. 元代丝绸之路及其贸易往来 《人民论坛》(CSSCI)2019年第5期。

147.《<游仙窟>与<崔致远>》(译文) 《汉学研究》(CSSCI)2019年春夏卷

148.沦海虽然阔,诗情接扶桑——唐诗见证的中日关系与交流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北大版核心期刊)2019年第5期。

149.汉唐时期安石榴审美与实用价值的认知 《人文丛刊》(第十二辑),2019年7月。

150.李白《静夜思》小考(译文,与黄晓星合译) 《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论丛》第一辑,中国商务出版社2019年版。

151.唐诗见证的中日关系与交流 《长安学研究》第四辑,科学出版社,2019年1月。

152.唐诗镜像中的陇西 《地域文化研究》2019年第4期。

153.域外动物的输入与中古社会    《社会科学战线》(CSSCI)2020年第2期。

154 展现西域两千年历史画卷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7月8日第1962期。

155 历史书写中的隋代中西交通(与王慕尧合作,第二作者)    《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论丛》第二辑,中国商务出版社2020年版。

156 唐诗与丝绸之路的因缘    《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论丛》第二辑,中国商务出版社2020年版。

157 哈萨克斯坦中部、东部和西部的古城(译文,与迪丽娜合译,第二译者)    《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论丛》第二辑,中国商务出版社2020年版。

158 唐诗中的丝绸之路回鹘道    《河北学刊》(CSSCI)2020年第5期,《新华文摘》2020年第11 期转载。

159 龟兹在唐朝西域经营中的地位——唐诗中的“安西”    《黑河学院学报》2020年第12期。

160唐朝与南诏的关系在唐诗中的反映    杜文玉、何志龙主编《长安与世界的对话:唐都长安140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10月版,第248—261页。14000字。

161 从自然地貌到文化意象——唐诗中的莫贺延碛    《地域文化研究》2021年第1期。

162 汉代外来文明的文学书写    《中原文化研究》2021年第3期。

163 域外植物的输入与中古社会    《山西大学学报》(CSSCI)2021年第2期。

164 李白《静夜思小考》(译文,第二译者)    《汉学研究》(CSSCI)2021年春夏卷。

165 从唐诗看唐朝与南诏的关系    《暨南史学》(CSSCI),暨南大学出版社2020年12月版。


专著类:

《中国古代文学》(大学教材,合著) 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7月

《后汉书选译注》(合著) 河南省古籍整理项目,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5月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讲析》(先秦至唐五代部分,合著) 河南省职工自修大学编印,1989年10月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讲析》(宋至近代部分,专著) 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6月

《乐府诗鉴赏辞典》(合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3月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多解大辞典》(合著)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8月

《走出玄武门——李世民的治国谋略》(专著)   华夏出版社,2000年2月

《新编应用文写作教程》(主编) 北京外国语大学写作教研室

《语言文化论集》(副主编) 北京出版社、文津出版社,2001年

《唐代幕府制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3月

《建安唐宋文学考论》 学苑出版社,2003年1月

《早期中西交通与交流史稿》 学苑出版社,2003年5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主编)学苑出版社,2004年10月

《安史之乱:大唐盛衰记》 中华书局2007年5月,台湾麦田出版2012年6月,湖南人民出版社2018年10月。

《三至六世纪丝绸之路的变迁》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6月

《中古文史探微》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6月

《西市宝典》(下)(参编)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文明的互动——汉唐间丝绸之路与中外交流论稿》 兰州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2015年,“欧亚历史文化文库”获甘肃省图书一等奖。

《丝绸之路的起源》 兰州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版,2015年,“欧亚历史文化文库”获甘肃省图书一等奖。2016年入选教育部“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2017年8月第2次印刷。

《中国陶瓷源流与域外传播》 商务印书馆,2015年5月.

《丝路烽烟:汉与匈奴在西域的较量》,商务印书馆,2015年9月.

《汉代外来文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10月。

《中国大通史》(隋唐卷,参编) 学苑出版社,2018年3月。

《诗史之间》,大象出版社,2018年9月。

《丝绸之路与汉唐文史论集》,大象出版社,2018年9月。

《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论丛》第一辑(主编),中国商务出版社,2019年6月

《唐诗镜像中的丝绸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6月

《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论丛》第二辑(主编),中国商务出版社,2020年7月

《多元视野中的古代文学研究》(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0年10月


获奖情况

2021年4月 北京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

2021年2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度优秀出版成果奖

2020年12月10日,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020年6月获北京外国语大学优秀硕士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奖

2019年度北京外国语大学科研特殊贡献奖。

2019年12月,冠名讲席教授获评“优秀”结项。

2019年6月获北京外国语大学优秀硕士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奖

2019年 1月获北京外国语大学优秀博士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奖。

2018年度北京外国语大学优秀科研奖。

2016年9月,获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优秀科研奖”。

2015年12月,《文明的互动》获“第十一届甘肃省优秀图书、电子制品及电子出版物奖”一等奖

2015年12月,《丝绸之路的起源》2016年1月中国高校出版社上榜图书,2016年“大学悦读”兰州大学推荐图书10种之一,获第十一届甘肃省优秀图书、电子制品及电子出版物奖一等奖

2015年6月,获北京外国语大学优秀硕士生论文指导教师奖。

2015年,获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奖。

2013年9月,获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2012—2013学年度教学奖。

2012年9月,获北京市教育工会《从教三十年纪念》荣誉证书。

2012年5月,获北京外国语大学优秀博士生论文指导教师奖。

2011年1月,获北京外国语大学2009—2010学年学生工作园丁奖。

2006年7月,被评为中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总支优秀党员。

2005年9月,获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学科研事业突出贡献奖。

2001年9月,获北京市教育教学(高等教育)成果二等奖。

1987年教师节,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师”。


邮箱:zhongwen@bfsu.edu.cn  电话:010-88817812/88816438 传真:010-88818140    邮政编码:100089 Support by ITC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