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州大学特聘首席教授李运富做客“北外文华讲堂”

作者: 时间:2024-04-07 点击数:

为深化师生学术交流,为中文学科建设提供更广阔的平台,2024年4月3日,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州大学特聘首席讲授、汉字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李运富先生作题为《诗词常解的训诂质疑》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方稚松教授主持,学院师生及专业爱好者六十余人参与讲座。

讲座伊始,方稚松教授对李运富教授进行了简要介绍。李教授长期致力于汉语言文字学教研工作,在文字、训诂、词汇、语法研究等方面有着深厚造诣。其现所在的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是国内古文字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讲座中,李运富教授首先提出,诗歌含义从作者角度来说是客观的、特定的,我们可从合情(文情语境,文化背景)、合理(事理逻辑,人情世故)、合法(语言文字规律、辞例)的角度对诗歌训诂深入理解。接着,李教授对几首常见的古典诗歌中的理解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质疑了一些常见解释。如对杜甫《登高》一诗中“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繁霜鬓”结构的理解;志南《绝句》中“杏花雨”与“杨柳风”的关系,强调二者间联系在于时令而非动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殷岩泉”的重新解读;以及对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句中的“臭”字,结合训诂依据进行深入剖析,并对诗句的本义进行阐释。

讲座最后,方稚松教授对李教授的精彩演讲表示深有感触,并总结了讲座的三大要点:一是治学要有质疑精神,对熟悉的字词含义也要保持敏感;二是理解诗词时要考虑语境、逻辑和语言规律,避免误读;三是研究古代文献时要注重共时文献证据,避免用现代意思套用古文理解。

在讲座互动环节,师生们积极提问,与李运富教授就诗词训诂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李教授耐心解答,不仅回应了大家的疑惑,还为大家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建议。

李运富教授的讲解旁征博引,逻辑严密,与会师生收获颇多。此次讲座交流不仅为广大诗词爱好者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深化了与会者对训诂学的认识,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撰稿:周昱君

审核:何  辉



邮箱:zhongwen@bfsu.edu.cn  电话:010-88817812/88816438 传真:010-88818140    邮政编码:100089 Support by ITC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