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戴曼纯,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2010年度麻省理工学院(MIT)富布莱特研究学者,2002年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完成博士阶段学习,1988年于湖南大学完成研究生阶段学习。
1988年起于湖南大学工作11年,1999年赴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所攻读博士学位,2002年毕业留校,工作至今。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
2015年入选北京外国语大学首批“卓越学术带头人”,同年入选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工程。中国语言学会语言政策与规划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语言文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外语应用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国家标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2017年发布)研制及审定专家、国家外国专家局专家、北京市外办专家、北京教育考试院高级专家以及多家学术杂志编委、《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创刊主编。
教授课程:理论语言学、二语习得研究、语言政策、句法学、社会语言学等。
研究方向:语言政策、第二语言习得、外语教学、句法学。
学术成果:
著作(专著、编著、主编):
1. 《语言政策与二语习得研究》(专著),人民出版社,2021年;
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探索》(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0年;
3. 《国外语言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年;
4. 《中国英语学习者L2句法发展研究》(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年;
5. 《最简方案框架下的广义左向合并理论研究》(专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
6. 《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
7. 《当代语言学探索》(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
8. 《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2017年;
9. 语言生活黄皮书“外国语言政策国别研究系列”(主编),商务印书馆,2018年。
论文(独著、合著):
1. 量化词浮游的成因,《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期(合著);
2. 语言政策与规划理论构建:超越规划和管理的语言治理,《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语言文字学》2021年第8期转载);
3. Review of The Language Management Approach: A Focus on Research Methodology,Círculo de Lingüística Aplicada a la Comunicación 82, 2020(合著);https://revistas.ucm.es/index.php/CLAC/article/view/68977
4. 国家语言能力的缘起、界定与本质属性,《外语界》2019年第6期(《语言文字学》2020年第5期转载);
5. 序,《中介语形态可变性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时体类特征习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
6. 原则与参数新论,《语言科学》2019年第5期(合著);
7. 句法-形态接口视角下二语时体语类习得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合著);
8. Labels and Roots,Language,2018年第2期(合著);
9. 论基于国家语言能力建设的外语规划,《语言战略研究》2018年第5期(合著)(《新华文摘》2019年第3期摘录);
10. 国别语言政策研究的意义与制约因素,《外语教学》2018年第3期;
11. 国家语言能力视角下的个人多语能力,《语言文字应用》2018年第1期(合著)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8年第8期转载);
12. 《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的落实需要依靠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语言规划学研究》2017年第2期;
13. 罗马尼亚转型后小族语言教育权利研究,《湖北民族学院(哲学社会科学)》2017年第5期(合著);
14. 欧盟多语制与机构语言政策,《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2017年第1期;
15. 多语制与后里斯本时代的欧盟法律一体化的障碍与出路,《北华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合著);
16. 语用能力考辨—语用能力研究(一),《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2期(合著);
17. 培养国家需要的外语人才,《光明日报》2016年10月16日;
18. 多语社会需要多样化的语言保护,《语言战略研究》2016年第3期(《语言文字学》2016年第9期转载);
19. “语言管理理论”:源流与发展,《语言规划学研究》2016年第1期(合著);
20. 我国外语人才需求抽样调查,《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年第4期;
21. 二语习得的内在因素、外在因素、中介语属性及发展模式,《外国语》2016年第4期(合著);
22. 语言与国家安全—以苏联语言政策为例,《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2015年第1期;
23. 哥伦比亚语言立法及语言教育政策,《拉丁美洲研究》2015年第1期;
24. 二语特征重组假说之参数构想新解,《现代外语》2015年第5期(合著);
25. 二语特征重组假说之构架与远景评释,《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合著);
26. 加拿大语言政策研究的新视角,《加拿大语言政策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27. 语言政策与规划的学科性质,《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2014年第1期;
28. 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要符合国外语言习惯,《中国教育报》2014年7月17号第7版;
29. 二语习得研究中的接口假说,《外语学刊》2014年第4期;
30. 外国口音的成因—Flege“语音学习模式”述评,《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合著);
31. 语言接口与二语接口的习得,《外国语》2014年第1期;
32. 特征组装视角的英语冠词习得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3期(合著);
33. 乌克兰语言政治与乌克兰化,《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3年第2期;
34. 乌克兰语言政治与语言生活现状,《中国社会语言学》2013年第2期;
35. 特征组装视角下的二语词汇习得渐进论,《外语电化教学》2012年第5期(合著);
36. 以国家安全为导向的美国外语教育政策,《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4期;(《教育科学文摘》2012年第5期转载)。
37. 语块学习、构式学习与补丁式外语教学,《外语界》2012年第1期;
38. 乌克兰语言规划及其制约因素,《国外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
39. 对“根本性差异假说”的质疑,《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年第1期(《语言文字学》2012年第6期全文转载);
40. 国家语言能力、语言规划与国家安全,《语言文字应用》2011年第4期(《语言文字学》2012年第2期全文转载);
41. 二语句法阶段性发展研究中的问题,《外语学刊》2011年第5期;
42. 最简句法的格问题,《外国语》2011年第2期(《语言文字学》2011年第7期全文转载);
43. 二语习得中的特征与特征组装,《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4期;
44. 语言民族主义的政治功能—以前南斯拉夫为例,《欧洲研究》2011年第2期(《语言文字学》2011年第9期全文转载);
45. THERE的形式特征与英语存在句的推导,《语言学研究新视野:理论与应用》,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
46. 波罗的海国家的语言政策与民族整合,《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0年第4期(《语言文字学》2010年第12期全文转载)(合著);
47. The Case of the Non-canonical Subjects in Chinese. IACL-18 & NACCL-32, Harvard University, May 20-22, 2010. https://naccl.osu.edu/sites/naccl.osu.edu/files/NACCL-22_2_42_dai.pdf;
48. 二语习得研究理论建设探讨—认识论、理论取向与理论类型的融合观,《中国外语》2010年第3期(《语言文字学》2010年第10期全文转载);
49. 二语习得研究理论建设几个核心问题,《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年第5期;
50. 法国的语言政策及语言规划实践-由紧到松的政策变迁,《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合著);
51. 中国学生英语主语习得研究,《现代外语》2009年第4期(合著);
52. FEX as a Feature in Deriving Existential Constructions, 第四届国际形式语言学研讨会(北外,2009年7月19-22日);
53. 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理论对二语习得研究的影响,《山东外语教学》2009年第4期(合著);
54. 特征理论与二语习得研究-《形式特征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评介,《外国语》2009年第5期(合著);
55. 二语习得研究语言学视角的理论思考—形式-形态分离与句法-形态映射,《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4期(合著);
56. 中国英语学习者主题结构的习得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合著);
57. 中国学生英语Have的习得研究,《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4期(合著);
58. 序,《英语写作策略培训及效果研究》,外文出版社,2008年;
59. 了解语法学习的奥秘,突破语法学习的桎梏,《英语学习的理念和策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
60. 《最简方案》导读,The Minimalist Program(Chomsky, 2008),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
61. 中国英语学习者心理动词习得实证研究,《外语学刊》2008年第5期(合著);
62. 二语习得研究的生成语法新范式—中介语特征理论评介,《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6期;
63. 二语功能语类习得研究—关于中国学生英语陈述性导句词的调查,《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第11期(合著);
64. 中国学生的英语存在句习得研究,《外语研究》2007年第6期(合著);
65. Michael Long论二语习得研究中的问题,《外语电化教学》2007年第5期合著;
66. 中国英语学习者BE动词的习得规律,《外语教学》2007年第3期(合著);
67. 最简方案框架下的句法新理论,《外国语言文学》2007年第2期;
68. 《二语习得的语言学视角》导读,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年;
69. 序,《二语写作元认知理论的实证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
70. 学术论文写作的五大要点,《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71. 低调陈述作为语用策略的顺应性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1期(合著);
72. 二语习得的“显性”与“隐性”问题探讨,《外国语言文学》2005年第2期;
73. 句法运算中的经济原则,《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2期;
74. 中国学生英语关系从句外置结构的习得—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实证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6期(合著);
75. On the Reform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 CELEA Journal(《中国英语教学》)2004年第4期(合著);
76. 二语习得研究成果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外语界》2004年第3期(合著);
77. 句法推导中的语序确定机制,《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4期;
78. 高校英语教师科研素质调查,《外语与翻译》2004年第2期;
79. 从英语限定性关系从句看“外置”与不移动,《外语学刊》2004年第3期;
80. 高校英语教师素质抽样调查,《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合著);
81. 从寄生语缺知识的调查结果看语言习得的逻辑问题及语言的共性,《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3期(合著);
82. 从一项调查看大学英语考试存在的问题,《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第2期(合著);
83. 社会需要说英语的嘴巴和听英语的耳朵,载《中国教育报》,2004年3月11日(合著);
84. 序,《英语教育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
85. 语段推导及其解释力,《当代语言学探索》,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
86. 句法运算中的广义推导,《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3期;
87. 寄生语缺的推导式生成,《外国语》2003年第6期;
88. 寄生语缺、弱跨越与并列语缺,《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第2期;
89. Grammaticality Judgment in Exploring Interlanguage Intuition: A Study of Chinese EFL Learners’ Knowledge of Parasitic Gaps. 载《中国英语教学[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
90. 外语能力的界定及其应用,《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6期;
91. 生成语法研究中的天赋论、内在论和进化论观点,《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4期;
92. 从X杠理论到光杆短语结构理论:关于废除短语结构理论不合理成分的论证, 《现代外语》2002年第4期;
93. 广义左向合并理论—来自附加语的证据,《现代外语》2002年第2期;
94. 空算子理论与英语寄生语缺,《外国语》2002年第5期(合著);
95. Brody《词汇逻辑式理论》述评,《现代外语》2001年第4期;
96. 语言可学性与语言习得的计算模式,《现代外语》2001年第2期;
97. 中动结构的句法属性,《外语学刊》2001年第4期;
98. 最简方案框架下的存在句研究,《外国语》2001年第1期;
99. A Derivational Approach to Parasitic Gap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ormal Linguistics. (Changsha,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2001年6月9-11日;
100.论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2期;
101.语言直觉的方法论意义,《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2期;
102.情感因素及其界定—读J. Arnold《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6期;
103.英语存在句研究二题—确指性与一致,《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第9期(合著);
104.《语言研究》导读,《语言研究》(Brown Yule),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
105.中介语可变性之争及其意义,《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年第1期;
106.中国学生英语语法直觉测试分析,《外语与翻译》1999年第3期(合著);
107.现代外语测试发展:理论与问题,《湖南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语言文字学》2000年第3 期录目转载)(合著);
108.论中介语系统中的接口问题,《国外外语教学》1998年第1期;
109.普遍语法可及性三假说,《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1期(《语言文字学》1998年第4期全文转载);
110.UG理论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第2期;
111.语言输入—一个仍需进一步研究的领域,《湖南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
112.误差分析:问题与思考,《外语界》1997年第3期(合著);
113.介绍《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4期(合著);
114.语言学研究中‘语言能力’的界定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2期(《语言文字学》1997年第9期全文转载);
115.语言输入的类型及特点,《湖南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
116.论阅读教学中的几个基本问题,《外语教学观点与方法》,《大学外语》编辑部,1997年(合著);
117.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理论建设问题,《国外语言学》1997年4期(《语言文字学》1998年第3期转载);
118.携手共进的力作—介绍《中国语言学现状与展望》,《外国语》1997年第2期(合著);
119.关于交际语言教学法的几个常见错误观念和误解,《外语教学》1997年第4期;
120.国外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建设述要,《外语与翻译》1997年第2期;
121.“自然习得顺序”质疑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4期;
122.第二语言发展理论述评,《湖南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123.多项选择题的设计原则与干扰模式,《外语界》1996年第2期;
124.我国外语测试研究之回顾,《外语教学资料通讯》1996年第2期;
125.语言环境的类型及作用,《湖南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
126.On Teaching English composition in the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Proceedings of the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Keynote Speech). Central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ess. 1995.
127.测试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多学科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
128.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述评,《外语教学多学科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
129.介绍《语义学入门》,《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年第2期;
130.外语该不该从小学起,《光明日报》1995年2月7日;
131.浅谈第二语言习得者的年龄差异,《外语界》1994年第2期;
132.我国外语学习者面面观,《湖南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
133.外语测试中的几个问题,《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年第1期;
134.试论外语阅读过程的运行及影响阅读诸因素《湖南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
135.第二语言习得者的交际策略初探,《外语界》1992年第3期;
136.大脑优势与第二语言习得,《湖南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
此外,为有关部门撰写咨询报告多篇。
科研项目:
1.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特征组装模式下的英语导句功能语类习得研究”(2012-2015年),已结项;
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英语学习者句法发展模式研究”(2004-2007年),已结项;
3.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欧洲转型国家语言政策研究—语言权利与小族语言保护问题”(2014-2018年),已结项;
4.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外国语言政策国别研究”(2010-2013年),已结项;
5.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2000-2003年),已结项;
6. 国家语委 “十二五”科研规划重点项目“国家语言能力理论与人才标准体系研究”(2015-2018年),已结项;
7. 国家语委“十一五”规划项目“国外语言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05-2008年),已结项;
8. 国家语委重大项目 “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子项目(2011-2016年),已结项。
获奖情况:
1. 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优秀奖(2020年);
2.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年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奖(2018年)
3. 北京市第五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05年);
4. 北京外国语大学2000-2005年教学科研突出贡献奖(2005年);
5. 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4年);
6. 北京外国语大学2003-2004年华为奖教金(2004年);
7. 湖南大学首届“十佳青年”(1998年);
8. 机械电子工业部青年教师教书育人优秀奖(1994年)。